我国计划2035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家庭医生制度

时间:2024-03-27 16:24:39
我国计划2035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家庭医生制度

我国计划2035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家庭医生制度

我国计划2035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家庭医生制度,提出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的来源渠道,旨在吸收更多医师加入家庭医生队伍,为居民提供签约服务。我国计划2035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家庭医生制度。

  我国计划2035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家庭医生制度1

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。《意见》提出,要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“健康守门人”的家庭医生制度,到2035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。

《意见》提出,在确保服务质量和签约居民获得感、满意度的前提下,循序渐进积极扩大签约服务覆盖率,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“健康守门人”的家庭医生制度。从2022年开始,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每年提升1—3个百分点,到2035年,覆盖率达到75%以上,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,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85%以上,满意度达到85%左右。

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中专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8年推出家庭医生机制后,社区7万多常住人口中超过40%都签约了家庭医生,在慢性病等重点人群患者中签约率超过了70%。目前共有15个家庭医生团队,每个团队包含全科医生、护士和公卫人员,还有中医、康复治疗师等负责健康指导,与居民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、稳定的服务关系。

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中专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 任俞蓉:疫情期间对我们辖区内的封控小区,我们提供比如慢性病的病人购药、上门送药服务。如果(慢性病人)有不舒服,我们做好防护,去家里边做心电图,做初步的检查和筛查。

此次《意见》提出,要吸收更多医师加入家庭医生队伍,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,签约周期将更加灵活,签约服务将更加注重全科和专科的协作,更加注重发挥互联网作用,实现线上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、慢病随访、双向转诊等服务。

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 赵海平:通过互联网医院,正是在疫情不主张聚集、减少门诊量的情况下最好的.抓手。到目前,我们每天有将近400位专家在互联网平台上,与一些慢病患者和肿瘤患者进行交流,指导下一步的治疗。

《意见》明确了签约服务费内涵,并强调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付费等分担,且原则上不低于70%的签约服务费用于参与签约服务人员的薪酬分配,以提高家庭医生的积极性。

  我国计划2035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家庭医生制度2

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。

《意见》提出,在确保服务质量和签约居民获得感、满意度的前提下,循序渐进积极扩大签约服务覆盖率,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。

从2022年开始,各地在现有服务水平基础上,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每年提升1—3个百分点,到2035年,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5%以上,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,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%以上,满意度达到85%左右。

《意见》提出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的来源渠道,旨在吸收更多医师加入家庭医生队伍,为居民提供签约服务。明确家庭医生既可以是全科医生,又可以是在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其他类别临床医师(含中医类别)、乡村医生及退休临床医师,并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二、三级医院医师加入家庭医生队伍。

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签约服务,满足居民个性化、多元化健康需求。同时,还要求加快全科医生培养速度,加强家庭医生基本医疗、基本公卫和健康管理能力培训,持续提高家庭医生队伍服务水平。

《意见》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,提高健康管理质量,尤其是要增强家庭医生在常见病、多发病诊疗及慢性病管理方面的能力。

要按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要求,对行动不便、失能失智的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确有需求的重点人群,结合实际提供上门治疗、随访管理、康复、护理、安宁疗护和家庭病床等服务。对于一般人群,要结合签约居民基本健康情况,积极为其提供健康咨询、健康指导等服务。

今后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。一是签约周期将更加灵活,协议服务期从此前固定的1年期调整为1年、2年或3年;二是签约服务主体从家庭医生团队变为团队或个人,家庭医生既可以组建团队提供签约服务,也可以个人作为主体提供签约服务;

三是更加强调全专结合,签约服务将更加注重全科和专科的协作,促进基层医防融合,增强签约服务的连续性、协同性和综合性;四是更加注重发挥互联网作用,鼓励各地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信息系统,方便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建立联系,实现线上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、慢病随访、双向转诊等服务。

《意见》明确了签约服务费内涵,并强调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付费等分担,且原则上不低于70%的签约服务费用于参与签约服务人员的薪酬分配,以提高家庭医生的积极性。

  我国计划2035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家庭医生制度3

国家卫健委、财政部、人社部、国家医保局、国家中医药局、国家疾控局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明确循序渐进积极扩大签约服务覆盖率,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。

当前,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正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,大卫生、大健康的观念随之日渐深入人心。自2016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开展以来,改革在适宜性、规范性等方面的探索路径逐渐清晰,并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。

然而,由于签约服务筹资机制尚不健全,签约服务供给能力不足,签约方式有待优化,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激励不足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。唯有以改革不断创新服务供给,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方能真正让家庭医生当好百姓的“健康守门人”。

要健全长效机制,改变“签而不约”。2020年,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全覆盖。然而,“签而不约”“为了签约而签约”的现象依然存在。《指导意见》从健全长效机制入手,推进有效签约、规范履约,提高激励和保障政策供给水平,系统、协调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。

譬如,有序扩大家庭医生队伍来源渠道,优化签约方式,促进多元主体参与,增加签约服务的供给能力,更好地形成贴近群众生活的服务平台;推广弹性化服务协议,以满足各类人群的多样化需求;完善激励机制,让服务质量与居民满意度挂钩,真正激发家庭医生的“内动力”。

要强化协同协作,为家庭医生撑腰。家庭医生只是实现分级诊疗的一个环节。为了让家庭医生制度发挥实效,就必须系统科学地配置医疗体系资源,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签约服务的连续性、协同性和综合性。

《指导意见》提出加强全科和专科医生的协同协作,通过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的绿色转诊通道等方式,为签约居民提供“一站式”健康服务,正是为了发挥家庭医生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诊、转诊作用,全方位地为患者分忧解困,推动从“治已病”向“治未病”的转变。

要用好信息技术,为家庭医生赋能。服务协同的背后是管理协同和数据协同。因此,要创新“互联网+医疗”服务模式,运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,促进社区居民、家庭医生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联动。

《指导意见》提出在医联体建设的网格化布局基础上开展组合式签约,同步开展“互联网+签约服务”,满足居民对线上签约、转诊和多种形式健康咨询的功能需求,并利用信息系统数据作为考核评价履约的重要指标,有利于加快打通医疗惠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根深叶方茂,本固枝乃荣。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、资源下沉,把健康“守门人”制度建立起来,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,也是一条重要国际经验。这项制度是对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、就医理念、就医秩序的深刻调整,是一项基础性、长远性、系统性的制度设计。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,我们当紧紧抓住时机、勇于改革创新,让家庭医生走入千家万户,助力健康中国建设。

《我国计划2035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家庭医生制度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